黃元豪,中國武夷肯尼亞中部區(qū)域公路工程項目的一名普通施工員,自2012年6月加入公司以來,十年如一日扎根施工一線。從繁華都市到偏遠荒原,他用腳步丈量責任,用汗水澆筑品質,在非洲工地上書寫著不平凡的人生篇章。
實干為基:以堅守詮釋初心
從內(nèi)羅畢國際客運機場停機坪(JKIA691C)擴建工程,到特比-摩亞雷(A2)公路、C99公路項目,再到如今的薩加納公路工程,黃元豪的足跡遍布肯尼亞重點項目。他像一顆鉚釘,牢牢釘在施工現(xiàn)場的每個細節(jié)中——土方作業(yè)時,他緊盯平地機作業(yè),確保碎石清理徹底、路基填補精準;結構物澆筑時,年過半百的他不顧自己腿腳不便,仍攀爬于腳手架間,逐項核驗鋼筋配筋、模板尺寸與內(nèi)部清潔度、保護層情況,以保證混凝土澆筑質量。同事戲稱他是“行走的質檢儀”,他卻說:“工程是百年大計,容不得半點馬虎?!?/span>
無畏為刃:以擔當攻克難關
薩加納公路項目工期緊迫,黃元豪主動請纓,帶領一支由當?shù)毓蛦T組成的土方施工隊伍晝夜鏖戰(zhàn)。語言障礙、文化差異、設備短缺……重重困難面前,他既當指揮員又當操作員,手把手示范技術要領,硬是將團隊鍛造成“鐵軍”。雨季突襲時,他冒雨疏通排水系統(tǒng);酷暑炙烤下,他帶頭搶修機械設備。項目部“搶晴天、戰(zhàn)雨天”的口號,在他沾滿泥漿的背影中化作無聲的注腳。
匠心為魂:以精進鑄就品質
從土方組到結構物組,崗位在變,標準不變。黃元豪常將“萬無一失,一失萬無”掛在嘴邊,高度重視現(xiàn)場施工的質量和安全,施工日志中密密麻麻標注著風險點,安全交底會上反復強調(diào)操作規(guī)范,助力安全生產(chǎn)風險防控措施有效落實。他熟練掌握施工工藝,履職擔當、精益求精,以高標準、高質量地完成施工任務。為攻克軟基處理難題,他連續(xù)一周泡在現(xiàn)場比對數(shù)據(jù),最終優(yōu)化出兼顧效率與成本的方案。當一條條公路蜿蜒伸向地平線,車輪與瀝青摩擦的輕響,仿佛在回應這位匠人數(shù)年如一日的堅守。
十年風雨兼程,黃元豪用布滿老繭的雙手,在異國土地上鋪就連通希望的坦途。一顆匠心、一身本領、一片喝彩,他以實際行動證明,平凡崗位上的極致追求,本身就是一種偉大。
供稿:黃華薇